当前位置: 大鼠 >> 大鼠的种类 >> 我从教授那里学到的旷场实验一二三事
大鼠是较为常用的实验动物,旷场行为实验是检测动物情绪行为的一种常用的经典实验方法。大鼠旷场行为实验是指将大鼠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平面区域中,该区域被分割成方块,观察并记录大鼠一定时间内的活动情况。
旷场行为实验是判断大鼠疾病模型的重要指标之一,旷场行为实验的条件会引起大鼠生理心理状态改变,影响大鼠行为的解读,从而影响疾病模型的判定。选择较适合大鼠旷场实验条件,合理的行为解读,能为后续疾病动物模型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
大鼠旷场行为实验的条件大鼠旷场行为实验的条件包括:旷场箱的规格尺寸、实验时间、实验环境、人员操作这几方面。
1旷场箱的规格尺寸成年大鼠的体长为18~20cm,旷场箱规格太小不能从大鼠的旷场行为上获得足够可靠的信息;旷场箱过大,实验拍摄和操作难度增加,困难因素增多,可能使大鼠产生急性应激,可以采用底边规格为cm×cm的旷场箱对大鼠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
旷场实验箱,型号:XR-XZ,上海欣软
2旷场行为的实验时间旷场行为的实验时间是指大鼠在进行旷场行为实验检测所持续的时间。实验时间方面,因不同实验的需要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不能硬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一个研究项目使用到大鼠的量至少有几十只。因此,单只大鼠行为实验所用的时间越长,整个大鼠旷场行为实验的时间就越长。过长的实验时间对实验人员的考验和要求就更高;前后进行实验的大鼠产生时间间隔,可能导致一定影响或差异。而且大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合实验的时间。
3实验环境与操作实验环境与操作是指大鼠在进行旷场行为实验时灯光、噪音,以及实验人员操作的注意事项。
这些在文献中提及较少,例如灯光的瓦数40W,例如在旷场实验中灯照天花板反射试验区,实验人员远离旷场箱,操作角度以看不到箱中的实验动物为准。实验常用的大鼠属白化大鼠,对光和噪声敏感,能使其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因此,实验操作时应当避免光和噪声的影响。
大鼠旷场行为解读大鼠旷场行为解读是通过大鼠旷场行为实验单位获得的,如水平穿越格数或水平路程、垂直或站立次数、修饰或理毛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穿越格数、平均速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定大鼠疾病模型的一个过程。
Visutrack行为学软件分析热图
大鼠焦虑抑郁的情绪模型大鼠旷场行为实验涉及的疾病多以精神类疾病或症状为主,其中又以焦虑和抑郁较为多。通过不同的模型建立方法模拟人类不同疾病,最终都会涉及到焦虑和抑郁,说明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和不适,可对人的精神和神经内分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焦虑模型方面,大鼠的旷场行为结果有升高或个别项目升高,有降低或个别项目降低,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学解释。如旷场实验结果中央区域的停留时间明显减少,总运动距离和直立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作者认为焦虑水平高的动物倾向于停留在周边区域,反之,中央区域的探究次数和时间越多,焦虑水平则越低;而旷场实验结果总路程减少,中央活动路程升高。旷场行为总路程的升高,表明大鼠模型较好模拟了病证患者精神亢奋、急躁易怒样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焦虑样行为。
在抑郁模型方面,大鼠的旷场行为结果较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水平穿越格总数、总平均速度减少反映了动物的活动度降低,中央区时间和中央区格数减少反映了大鼠对新鲜环境的好奇程度降低。在其结果中表明慢性应激时间越长对大鼠造成的损害越发增加,但也有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总分下降,中央格停留时间增加,并认为该模型方法降低大鼠的兴奋性和探究趋势及认知功能。在认知功能方面,中央格停留时间增加或减少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
文摘摘选福建中医药大学张鹏横等老师发表的《情绪异常大鼠模型的旷场行为实验在中医药领域的
研究进展》部分内容